【创作声明】
〈转变後的过渡期〉系列为作者独立创作,采写实叙事搭配科幻元素,描绘转变後一年内的个人与社会变化。文中政策丶技术丶企业组织与地理设定,多为虚构或艺术化重构,用以服务故事节奏;不具事实主张,亦无不良引导或煽动意图,不代表任何政府丶企业或团体之立场。
【使用范围与责任】
本文提供阅读与讨论之用,不构成投资丶医疗丶法律丶公共政策或其他专业建议;读者若据此采取行动,风险自负。
【人物与事件】
除特别注明外,人物丶场景与事件皆属虚构或综合化的叙事呈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价值取向】
本系列倡议理性丶善意与协作之价值,鼓励在合乎法律与伦理之前提下,以小步行动推动正向改变;若你也向往这样的生活样貌,欢迎把愿景化为日常。
作者:宇宙地球图书馆
制图:宇宙地球图书馆
我是在一束暖金色晨光的包裹中醒来的。窗帘缝里透进来的阳光里,能看见细细的灰尘慢慢飘着,像小时候看过的星星点点。窗外传来熟悉的谈笑声——竟是几位平时这个点早已奔波在途的邻居正坐在新添的休闲椅上兴奋的聊着这段时间的神奇变化,神情愉悦又轻松。空气中飘来葱油饼的香气,夹杂着现磨豆浆的醇厚——不再是便利店随手抓的三明治,而是厨房里慢慢煎炸炖煮出的丰盛滋味。今天,是大转变后的第31天。
我坐在床沿上,让脚掌落在木地板上。脚底传来的温度有些惊喜——能源管理面板说,夜间多余的零点能量被分配到地暖,早晨自动缓启。我盯着墙上那张白纸:上面用黑色中性笔写着三行字——「安定他人、分享清楚、先做再说」。一个月前的我,就在混乱之初把它贴了上去,提醒自己要先稳住心,再稳住人。
窗外传来笑闹声。我穿上外套向窗外看去,几个孩子蹲在路边,用粉笔在地上画圈圈,他们画的是一朵巨大的花,花心是一个旋转的几何图形,像是我在简报里提过的「光网结构」。对街的水果摊早就开张,老板把价目牌翻过来,贴上一张新标签:「今日折扣,谢谢大家彼此照顾。」过去那种连几毛钱都舍不得抹去的细节规矩不见了,他们现在会主动把零头捐进社区互助箱。你看得出来,某些旧规则已悄悄改变了。
我端起桌上的玻璃杯,水显得异常清亮。大转变后第三周,市政把临时过滤系统换成新型生物活化膜,小区的水像被人温柔地梳理过,没有氯味,入口微甜。我记得第一次喝到那种干净时,眼眶忽然一热——原来「普通的好」,竟然也能让人想哭。
而在这些寻常与不寻常交错的日子里,身旁的朋友与家人总会笑称,我在“当时”像个英雄——那一刻挺身的身影,让他们度过最慌乱的几个小时。他们说谢谢:谢谢我为这个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情节准备了这么多年;谢谢我把那些难以置信的信息翻成了能握在手心的明白。也因此,如今每回聚在一块儿,我总会被半认真半打趣的唤作「英雄」。
「一个月前-1分钟的勇气造就英雄」
一切从一种不寻常的静开始。那天上午10点03分,家中的网页转圈不止,社群软件像被按了暂停,在线支付跳出支付故障的灰色对话框。十分钟后,电视新闻插播,标题跑马灯像雨点打在玻璃上,密密麻麻——「FED 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多国同步司法行动」、「主要媒体启动真.相专题」。
我站在客厅,背脊微微发凉,却也说不清是恐惧还是松一口气。多年来,我一直在整理资料、做投影片、练习用最浅白的语言向别人解释那个迟早会来的时刻。而它真的来了。
我第一时间拨通了绯晨的电话:「走流程,别慌,先安抚家人朋友」她在那头说。于是我把那本厚厚的「大转变手册」抱出门——拷贝、简要、Q&A、邻里版,不同版本我都准备好了。
一路按门铃、递资料、约大家半小时后到小区里的社区中心见面。临上台前,我看了看手表,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给我一分钟——只要一分钟,让恐慌先退潮。
我走到白板前,按下手机码表:
第1秒到第15秒,我只做三件事:抬头、微笑、点名——「叔叔、阿姨、李大伯、小雅。」让每一双眼睛被看见。
第16到第30秒,我说出三句最关键的话:「大家的存款不会消失;民生供应有备援;短暂的不便是为了重启清理。」
第31到第45秒,我在白板写上「72小时」,画出两条时间轴:一条是法律与金融清算进度,一条是每个人现在能做的三步。
第46到第60秒,我把笔一放,说:「先照顾身边的人,先把心安下来。」
码表归零,屋内像是同时吐出一口长气。
有人焦躁地举手,问股票怎么办、信用卡不能刷怎么活、这会不会是「另一种控制」?我没有回避,甚至在台上承认:「我也不知道每个细节会如何;但我知道目标——把黑暗的金融机器关掉,再把公平透明的系统打开。」
空气安静下来——不是压抑的静,而是暴雨前躲进屋檐、握紧彼此手心的那种静。
会后,家人与朋友一个个走过来拍我肩膀:有人眼眶红红地说谢谢;有人把刚领回来的现金分给邻居暂用;有人主动报名做志工。他们后来说,让他们记住的不是我讲了多少,而是那「一分钟」——有人愿意在最吵的时刻,用最慢、最清楚的方式,把光放回大家的眼睛。那一分钟,替我铸了「英雄」两个字。
那天夜里,我进入楼梯口,看见常年戴鸭舌帽的老伯把口袋里最后一颗糖塞给哭得鼻涕泡的小男孩:「明天会更好,真的。」那句话简陋、老派,却像一道小小的灯。
「今天:补偿金」
今天是大家期待的日子——补偿金正式发放。这笔款项其实有另一个名称,许多人更愿意称它为「繁荣基金」,因为它的真正用意不是一次性纾困,而是让每个人都能踏实地过上富足、自由的生活,把被扭曲的资源重新还给人们。
银行前方排起长队,但没有谁在吵闹。取号机上方挂着一块不大的荧幕,轮播几段讯息:「请放心,你的存款安全」、「今日以完成手续为主,细节可后续查询」、「若你身旁的人看起来紧张,请和他说说话」。
我站在队伍里,前面是一位年轻护士,腿上夹着白袍,手里捧着保温杯。她回头对我一笑:「我们科的仪器昨天升级了,听说是某种『共振导引』。我只知道病人睡得比较安稳了。」
轮到我时,柜台行员把收据递到我手里,笑容里带着一点紧张的骄傲。她小声说:「我爸以前在老工厂,明天要去受训——改做社区微网巡检。」我点头,忍不住也笑了——像看见旧日的布料被剪裁成一套合身的新衣。
手机震动了一下:「700,000 元已入帐」。那串数字跃在荧幕上,像一只刚被放生的鱼,湿亮、带着力道。我没有第一时间想着要买什么,脑海先亮起的是几张面孔:一楼的老奶奶、楼上的年轻太太、街头开早餐店的夫妻。也许我们可以把社区那块空地整理出来,做一个可食地景花园,让老人家不用走远就能摘到蔬菜;也许可以买几台移动医疗舱,定期开到社区服务中心门口;也许可以把河岸那段散步道的照明换掉——新的灯具不刺眼,色温像月光。
说到老奶奶,我忽然想到她的身体状况。她曾同时罹患多颗肿瘤,长年与病痛周旋;而在这一个月里,透过新引进的先进医疗技术,她竟然恢复到能轻快地跑两趟楼梯。
医生说那不是魔法,只是让身体把原本该会的事重新学会。看着她站在阳光里,我忽然更明白「繁荣基金」四个字的分量:它要扶住的不只是荷包,还是人的尊严与日常。
「新常态:看得见、摸得到」
回程的公交车出奇安静,不是无声,而是没有了过去那种急躁。我坐在靠窗,街景像被擦亮。过桥时,桥下的水清得像一片深蓝玻璃;两名穿蓝背心的工作者把一台银白色弧形生态导流器放进水里,装置表面泛起低低的光纹,像在呼吸。
下一站上来李大伯。他一屁股坐到我旁边,还没坐稳就掏出手机给我看:「你看,这是我们实验室的静场盒,可以把小型电机的噪声压到几乎不可闻。噪音少了,耗能也降。」他笑得像刚拆开玩具的孩子。我看着那个金属色的小盒子,光滑得看不出螺丝。
「做这个多久了?」我问。
他比了个三回答:「三天。」
「我们以前做马达绕线的,现在换的是逻辑,但手的温度没有变。」
车到巷口。那位老奶奶正坐在长椅上晒太阳,眼睛亮得像两颗小玻璃珠。
「今天怎么样?」我问。
「今天可以跑两趟楼梯了。」她拍拍膝盖,像做成一件大事。
她悄悄说,医院那台「再生舱」下周会借到社区来,「医师说它不是魔法,只是让身体把原本该会的事情重新学会。」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笃定——像把门轻轻关上,又轻轻打开。
「微小的风波」
傍晚前,我去市场买菜。蔬果摊前有一点小争执,一位先生坚持要提前领现,一位老太太说她排了很久。我走上前,没有讲大道理,只把我的号码牌递给那位先生:「你先用我的。我后面时间够。」他愣了一下,脸上的线条慢慢松开:「谢谢啊。」声音象是从很远的地方折返。
我总觉得,大转变后世界最大的不同,并不是设备换新、系统升级,而是人与人之间那层薄膜的消失。过去我们隔着厚厚的玻璃说话,声音被折射、表情被压扁。现在玻璃没有了,我们听见彼此真正的音量,也看清彼此的眼睛。
「绯晨之约与神秘简讯」
晚上,我带着笔电与几份计划草稿去找绯晨。楼道里亮着新换的灯,光像水一样匀,没有任何刺刺的闪烁。她家门口贴了一张纸:
「今晚:共学——如何把钱花在对的地方」。
绯晨做事一向稳,她说补偿金不是一个「口袋」,而是一扇门,要带着大家往外走,而不是把它关在钱包里面清点。
我正要按门铃,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荧幕跳出一则简讯,没有署名:
32.92905****, 120.91048****
我愣了三秒,彷彿有一道非常细的电流穿过指尖。这是一组神秘的坐标。那一刻,世界的声音像被调低了半格——走廊尽头的风停住了,灯光在墙面上贴出一层极薄的光轮。
脑海像被谁轻轻翻过几页:社区中心白板上那道被擦拭却仍残留的斜线、绯晨在讨论时提醒的「顺序很重要」、小雅曾丢过来一份只剩标题的备忘录……零星碎片彼此不相认,却在心底同时对焦。
如果我没猜错——这不是一条普通讯息。
它像一把藏在书页间的钥匙,安静、冰凉,却准确地卡住了某个机关。
我把手机收进外套口袋。门内传来笑声,杯子轻碰桌面的清脆声响。我抬眼,看到门上方那只年久的钟表,分针刚好落在十一与十一之间。呼吸轻得几乎听不见。我想起早晨墙上的三行字——最后一行:先做再说。「先把今晚的共学开起来。」
我在心里说,「再把神秘简讯这件事,告诉需要知道的人。」
指尖落在门铃上。叮咚声响起的同时,我的手机在口袋里又震了一下——不是新的讯息,只是一声极短的三音提示,像谁在远方敲了三下金属边框,间隔一致。
风从楼梯井吹过,灯影在墙面轻轻一晃,像有一颗看不见的小石子落进湖心,波纹一圈圈向外扩散。
我知道,真正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去」,而是什么时候出发。
门锁「喀」的一声转动。光线从门缝涌出,我抬脚踏入——
而我心里那张看不见的地图,已在座标的方向亮起了一个细小的光点。
我知道有人在另一头等我——不是名字,不是脸,只有那组坐标。
它不说话,而是在倒数。
——第一集完
每一次转发,都是宇宙知识与灵性能量的扩散,让更多灵魂得以接触真相与揭露的火焰。
微信打赏支持
您的打赏,不仅是鼓励,更是注入能量的行动,使宇宙地球图书馆能持续承载使命,将真相丶智慧与灵性传承下去。